台湾设计师 赖佳韦+许晋维+廖韡 专访,谈谈书籍设计那些事
文:ad110
|
发表于 2016-7-29
整个世界都在唱衰纸媒体和书籍,但是事实证明,有些纸媒体和书籍还活得风生水起!对「书」来说,现在是最坏的时代,也是最好的时代。数位阅读、网路社群媒体兴起的现今,资讯、观点的快速流通,使阅读风气随之提升,只是——纸本换成了萤幕,走入书店变成打开App;趋势之下,人类的阅读习惯已然改变,于是我们不禁想,当「书」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具,它的最大价值会是什么?



「一本成功的书,必须令人想要收藏」,这句出版界的老话,也许正道出了答案。相较于网海资讯的无形,「装帧设计」为书定义出独一无二的样貌、成为可被收藏的「物件」;数位冲击之下,「设计」能否成为带动出版业的推手?我们特别专访了三位新生代装帧设计师,赖佳韦(小宝)、许晋维,与廖韡,身在数位时代的他们,以不同的观点看待资讯大爆炸下的装帧设计,并带我们洞见「书」在未来的无限可能性。


赖佳韦 David Lai (小宝)
1984年生,臺湾科技大学工商业设计研究所肄业。热爱文字和音乐与影像。目前主要从事唱片包装设计、书籍装帧设计与表演艺术视觉设计等。连续五度获德国红点设计奖,金蝶奖、台湾视觉设计金奖、博客来年度书籍好设计,作品也曾入围德国iF设计大奖、全美独立音乐奖年度唱片设计、金曲奖最佳专辑设计、澳门设计双年展奖等,并受邀德国、上海、广州、澳门等地参展。
网址 www.davidlaiworkshop.com









这几年网路普及的趋势下,常听到大家说「纸本书已死」,对此你有什么看法?
从我2010年做装帧设计开始,就常听到「纸本书已死」的言论,我是很乐观啦,就我观察,会掏钱买实体书的都是固定群族,在今天来看,确实,看不到书完全消失的迹象,但这两年来,无论大小出版社,书的销量愈来愈低、库存愈堆愈高也是事实,但对装帧设计来说,我倒觉得不是负面影响。

书愈难卖,它的「门面」会愈被重视,设计师就能有更多空间,量身打造一本书专属的封面设计与纸材加工,让它不至于在书群中被淹没。数位化下,臺湾的书设计反而愈来愈有独特性,毕竟,相较于电子书,做一本实体书的工法繁复又高成本,如果还和过去一样,一直做出很相像的封面,不就太浪费了?

你是否尝试过将装帧设计,与现在当红的网路工具结合?
我今年参与的「《再见杨德昌》独立出版募资计划」就是个案例。当初2012年《再见杨德昌》刚出版,就发生过出版社无预期倒闭,作者在脸书发起「抢救库存」后销售一空的情况,但今年难度更高,因为是全彩印刷,要募到60万才能出版!我一开始心想:在书这么难卖的时候,可能吗?结果最后,竟然募得83万——这是一个奇妙的年代,出版在没落,线上募资出书却成功大卖。

就如《再见杨德昌》以网路社群的散播力推动书的销售,我想未来,书本与数位终究会结合出新的阅读方式,比如用手机读一本书,可以同步播放出专属的音乐之类。说起来,我最近做的韦礼安专辑封面,也是以QR Code结合AR(扩增实境),诸如此类的例子只会愈来愈多,当书不再侷限于视觉、触觉,阅读的体验反而会变得更丰富立体。


廖韡 Liaowei
1983年生,平面设计师,工作范畴包括字体、编排、印刷等平面设计事务。曾获选Tokyo TDC、Red dot、Brno、Golden bee、Lahti、Output、ADAA、GDC等国际竞赛,同时为2009台湾海报新星奬金奖、2011台湾国际平面竞赛本土新秀奖得主,并获选上海设计师俱乐部50╱100新锐──全球80后100位华人设计师。

2011年成立独立设计工作室L/g/s,专注各项视觉设计制作物。Liaoweigraphic负责人,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设计学系兼任讲师。
网址 www.liaoweigraphic.com









你认为在资讯快速取得的现今,什么样的书会令人想要收藏?
我觉得不在多繁复的加工,多好的纸,多复杂的印刷技术,而是有没有选择适合这本书的开本大小,摸起来适合的加工方式;一本刚刚好适切主题内容的书,就是值得收藏的书。

不过现在做装帧设计,也要以「销售」的观点去想:当书在网路上就能被看到,要如何为一本实体书附带额外的价值?比如做书盒、海报,或结构上的改变例如分册,透过这些方式让书带有特殊文化感,不再和过去一样只是文字的载体。像现在,我们去很多咖啡厅跟空间,都能看到纸本书被摆出来当成一种美学的陈设;这就是装帧设计能赋予书的新可能性。

对我们这些喜欢纸本书的人来说,会有一个乐观的想像,只要整体社会一直推广设计美学,书就不会消失。台湾近年许多设计展览、媒体的出现,都让大众有更多美学能力,去解读设计师提供的语汇,出版社见到这样的成长,也会愿意把话语权交给装帧设计师,去尝试各种设计的操作。

比如《私密信件博物馆》这本书,在书之外,我们特别设计一个书盒,像寄来的包裹一样,装着从书里復刻出来的歷史信件,和一封真的可以寄出去的空白信。同样的概念换成数位操作,书盒也许能架成一个打字机造型的E-mail网站,能让人打字、选择信纸,同时看故事的段落,而且打完后按一下按键,信马上就能寄出。

我认为,装帧不分传统或数位,只要能透过「内容」延伸出有趣的设计,书在任何时空背景下,都有着被收藏的价值,人们对买书的慾望就不会有消失的一天。


许晋维 Hsu Jin-Wei
毕业于铭传大学,喜好阅读、旅行与观察流行等新鲜事物。一直觉得文字有特殊的魔力,除了作为表达、抒发、和传递思想的媒介外,文字外在的构造、形式也有着不同的意义。而书籍的设计便能结合文字与图像,创造许多特别的可能。觉得自己很幸运,能成为专职的书籍装帧设计,过了几年Freelance Designer生活竟也还没饿死(笑)。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代表作,喔!还有环游世界。
网址 www.flickr.com/eddie0104









现在来看,大部份读者都是透过网路买书,你认为这对装帧设计的影响为何?
网路是现在最大的宣传媒介,线上买书成为主流也是无可避免,但就我所知,有些书在实体店反而卖得比较好!这就看出版社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族群了,书的制作预算也会跟着影响,比如说,目标族群设定在网路的书,装帧设计就会着重在封面要抢眼上,纸本的特殊加工就会控制在预算内。

但我倾向书无论在网路或实际看到,都要很吸引人。比如2013年我设计的《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》,书的封面是一片白,把重点放在印刷烫印于纸上的组合效果,透过萤幕看会觉得这书很素,但往另一方面想,读者实际拿到实体后反而会因超乎预期的立体、温暖手感,而对一本书感到难以忘怀。

如果抛开一切限制,你会如何在数位化下大玩装帧设计?
做动态封面吧!人是视觉动物,不管看什么,第一眼都会被图片吸引,而「动」又比「静」抢眼。像我前阵子做的《银河电车指南》,封面的「宇宙航行」元素就很适合用动态表现,而且,科幻小说说得就是人类未知的领域嘛,透过数位与装帧结合,科幻小说的魅力就能无上限地展现在书封。

而且,网路世代下很多限制愈来愈松散,搞不好有些惊悚小说的封面也可以动态化。我最近正在设计一本类似《达文西密码》变态版的小说封面,如果能把它做成一点下去,就看到人的头爆炸,也是蛮酷的!还能吸引到更多阅读族群之外的人注意。不过如果真有这天,到时,一本书的设计就不是装帧设计师就能完成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