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: 孙浚良(LES SUEN),1975年出生于上海,1984年移居香港,199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,2000年获得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视觉传达系硕士学位,论文为《书的身体 The Body Of Book–writing and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》。曾获温莎牛顿创作奖, 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、银奖、铜奖及优异奖,CANON国际数码创作大奖铜奖,并入选东京(Tokyo Type Directors)TDC奖等。现为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视觉传达系在读博士,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讲师。
(文:LO)我想,如果每个人能够对待其它人、其它东西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,那么这世界便会很美。但不一定是个PERFECT BODY。有瑕玼,才有人性。用书藉设计师LES(孙浚良)的说法,如果书是一个身体的话,这个身体最美亦是最人性的地方,可能是个MISTAKE。LES可以做一本书,书的某处,可能是烂的。但这正是最重要的地方。灵魂的所在。
美,是用心,是不理性的,LES说。但作为一位书藉设计师,需要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。因此造一本书,是非常计算。甚至翻一页的过程中,前页与后页之间的关系如何展露,也在计算之内。理性一面的LES,如果不是实验室研究员,就是手 术室里替身体开刀的医生。那一刀如何切,是关键。非理性的医生,哈……。
当年,他在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是《THE BODY OF BOOK, WRITING &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》,书的身体,如何拆解做实验?毕业展其中两件作品是“火烧书”和“水溶书”,他甚至要与纸商研究一种可慢慢在水 里溶掉的纸张。这个医生很残酷?这只不过是他解构书本的其中一些方法,理性中藏着疯颠的PASSION。何时会造一本可吞落肚消化掉的书? 身体的外衣,是否多多少少可窥探内心呢?与LES在铜锣湾SOGO CAFE见面,他一进门,我想,什么人会背个如此大的金色背袋?后来发现金色再加上他身上穿的COMME DES GARSON白恤衫,与他为三联书店设计的第一本书颇相似:用两种UV印GRID的全白封面封底,只有书脊是金色。当十多本书迭放在书店里,它是个很抢眼的广告。奇怪的是,它成为三联最好卖的工管书:《供应链管理 — 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》。 LES自嘲说,他之所以为理学大学设计学院的“高材生”,是因为他有个很会说话的口,即是自我推销术了得。由97年毕业现在,他已经是香港最红的书藉设计师,也是三联的设计顾问。今日游走于日本、香港、大陆。在日本继续他的博士课,在国内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教书藉设计,在香港接他的设计生意。
大概没多少人读书藉设计会读得像他那样专。因为他想证明香港人的错误观念:以为设计是不用读的,我天生有TALENT。LES说,设计就是思想本身,如果你说思想不用锻炼的话,那无话可说。他在家里的地板上给我展示正在进行的博士论文《MAPPING BOOK》初稿:一张像地图的大纸上,写满铅笔线条与文字,像个大蜘蛛网络。从人类存在最早出现书的形态说起:埃及公元前三千多年《死者的书》开展过来的书之历史,到比较技术性的印刷术发展。另又从著名生态心理学家J.J.GIBSON的《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》(1979)出发,LES将GIBSON对视觉世界认知的研究及理论应用到书藉设计里。地图中心是人的存在与沟通。书的地图,一边向哲学钻,另一边沿历史的发展,走向数码年代。 正是因为INTERNET的出现,才令LES重新思考,究竟书是什么?在数码年代,为什么仍要造书?书最终是指向人,一个有生命的ORGANIC FORM。书,是人的身体的对外延伸,亦将人的记忆留下。
LES在日本的家,堆满在楼下两间旧书店买来的书,大都是出版于四十到八十年代的。他说,在八十年代计算机未普及前出版的书,好靓。他的日本老师,在二十多岁开始用手排书,逐段逐个字贴,到今日仍然是用手。但如果老师今日用计算机,他对书的感觉、心态会很不同。因为他以身体,感觉到1:1的比例。计算机排版是方便,可以将书放大缩小,实质上,整个空间运用不一样,阅读的距离也不同。又譬如,字与字的间距,PAGEMAKER告诉你是「正常」,但计算机程序计算出来的数据是死的,只有执着的肉眼才会看到些微的差异。
日日对着计算机的LES其实不太信任计算机。因此他家里堆积了很多白样BLANK BOOKS,空白的书。每次要设计一本书,他总会造本原大有相同页数的DUMMY。感觉和触觉是很重要。香港的问题是,设计学院教的是平面设计,你会发现大部份香港设计的书很平面, 每一版是一个LAYOUT,对书的立体结构没任何认知。还有是做设计的人对文字没有感觉,一篇很柔软的文章可以用很粗的克体。
在日本,一个字款有十二级,中文克体只有四级。从这一个字,或可分到我们民族之间的级数 …… 我问LES,设计之前,有没读完全本《供应链管理》?或吴昊一套三册的《邵氏光影》系列?又或另一本70万字的《爱与音乐同行 — 香港管弦乐团三十年》?他的好拍挡三联编辑李安,通常会选其中个较典型的章节,LES就凭这章节去折开不同的LAYERS, 了解作者的思维模式。
孙浚良书籍设计作品: